为何一般大家花了不少精力去营销,最后结果一直不如意呢?此时,你可以考虑考虑,是否有以下 5 个常见问题。
秋裤错误
你妈叫你穿秋裤,但你冷吗?世界上穿秋裤是什么原因有两种,一种是我感觉冷,另一种是我妈感觉我冷——你的客户到底冷不冷,这是个问题。
麦当劳就出过如此一个“秋裤错误”。多年前,他们想力推一款奶昔,多次调整口味,做了不少宣传,一直反响平平。
一段时间后,他们发现客户们都爱在早上买这款奶昔,为何中午不买,晚上不买?
原来,绝大部分购买的客户,消费场景都是类似的:开车上班路上无聊,嘴里闲得慌,点杯奶昔打发时间——也就是说,买家真正的需要,不是口味(秋裤),而是“趣味”。
依据这个场景,麦当劳不再调整口味,而是加强分量、换细吸管、增加珍珠/水果颗粒,如此减慢饱腹速度,增加趣味后,奶昔销售量大增。
当下也有好例子,譬如熊猫不走蛋糕。它面对的秋裤错误是“过生日蛋糕”,买家吃过生日蛋糕,这背后真正的需要是什么?不是蛋糕,而是仪式感,蛋糕只不过仪式感的其中一个环节。
于是,“熊猫不走”使用了一系列增强体验感的做法:熊猫人送货、唱歌、跳舞、变魔术等,月流水非常快达到千万级。
做营销之前,你搞懂你的客户真正想要什么了吗?
账户错误
背着上万的包,为什么不买 30 块的餐?当代年轻人有个魔幻消费观:我可以买上万的包,可以买上万的鞋,但让我出 8 块钱的邮费?做梦!客户能花的钱,其实没有他的银行账户,而存在他的“心理账户”中。心理账户现象,在餐饮行业随处可见。
工作餐 vs 朋友聚会,工作餐:番茄炒蛋要我 30?你咋不去抢?朋友聚会:番茄炒蛋才 30 !这家店我爱了!
普通外卖VS犒劳自己,普通外卖:30,可以吃饱就好;犒劳自己:50+,火锅、小龙虾、日料、一堆大肉、还要搭配加料奶茶,劳动了一整天多么辛苦啊!这类都是我应得的!
客户对你的品牌,给出的心理价格是多少呢?
男二错误
餐饮市场里,“男二号”不少——默默做了不少,等待女主发现他的好。就连雷锋都会写日记,你咋还等着客户自己发现你的好呢?
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主动出击。怎么样让客户体验到你的好?
有家做粥的品牌,主打用农夫山泉煮粥,为了展示它的价值感,老板会在客户点粥后,送上半瓶农夫山泉,告诉客户“这碗粥只用了一半,剩下的你带走”;也有做奶茶的品牌,主打自己不需要植脂末,只用鲜奶,便在店内摆了专门放置三元鲜奶空盒的箱子;老乡鸡也是,每一个碗里都有鸡蛋卵(没生出来的蛋),什么也不需要说,就能证明都是180 天老母鸡。
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可视化、体验化,是比营销更有效的营销。
不做男二,你有什么“小心计”设计?
比率错误
你的优惠狠不狠,不是数学题,是个情感题。
满减营销,在大街上非常容易见到。大家来做个选择题,下列满减,你觉得哪个更合算:
A、满 100减 10
B、满 1000 减 20
相信大多数人会选 A,并对 B 号企业的行为感到迷惑:我 1000 都花了,还差你这 20?
合算是一种感受,决定是不是合算的,不是绝对值,而是比率——这就是比率偏见。
再做一道选择题,下面两种状况,你觉得什么更打折:
A:餐厅消费满200元,送15元老醋花生
B:餐厅消费满200元,加1元,送15元老醋花生
相信大多数人会选 B。比起 A,B 可是足足赚了 15倍的打折呢!
再举例。内参君楼下就有一条角逐激烈的餐饮街,内有3家串串店都在搞活动:A餐厅“消费满188元减38元”;B餐厅“全场六八折”;C餐厅“充值3倍消费,当餐免单”。
对客户来讲,A餐厅打折 20%,B餐厅打折 32%,C 餐厅却是打折了100%——当餐免单,即便它不是最省钱的,但给客户的比率冲击最大,成效自然也最好。
你的活动设置,是不是让买家感到“赚了”?
帽子错误
万事开头难,那就帮他开个头。
读过一则鸡汤,爸爸向孩子传授克服困难的要诀:“面对一堵很难逾越的高墙,假如你迟疑不决,那就先把帽子扔过去,如此你就会挖空心思翻到墙那边。”
人开始做一件事是很难的,但假如他发现自己已经走了一小段,就非常难停下来了。
帮助客户仍出帽子,迈出第一步,这种模型在餐饮行业非常容易见到。
譬如买一杯奶茶可以集一枚印戳,集齐6枚可以免费得一杯奶茶,客户的积极性可能不高。如何改变呢?
先盖3枚印戳,告诉客户,集齐9个印戳可以免费领一杯奶茶,事实上是一样的,但后者已经完成了30%,更有动力继续下去。刚开始就为客户设立一个接近目的的起点,比让他从头开始更有用。
回想一下你一个人,有没集戳成功过呢?
以上说到的常见问题,看上去细节,其实关系到你是不是理解营销背后的逻辑。
要精确洞察用户心理和市场动向非常难,大家提供的这5个简单的自检模型,期望可以帮助各位餐饮老板理清逻辑,做出可落地的营销推广方案,不再陷入做了动作,但没成效的窘境。
读罢,你是否找到了你营销没成效是什么原因呢?